導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印發《關于集中組織開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包括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改革典型案例、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工業和信息化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典型案例、工業互聯網“鏈網協同”典型案例等14個類型。
其中,工業互聯網“鏈網協同”典型案例征集以推動工業互聯網與重點產業鏈“鏈網協同”發展為主線,聚焦應用牽引、場景驅動,發揮工業互聯網資源配置和要素連接優勢,推動傳統產業鏈、供應鏈由“供需連接”向“數據連接”轉變。征集工作分為技術引領型和應用普及型兩種類型,具體內容如下:
2025年工業互聯網“鏈網協同”典型案例申報說明
一、總體要求
以推動工業互聯網與重點產業鏈“鏈網協同”發展為主線,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普及,聚焦應用牽引、場景驅動,發揮工業互聯網資源配置和要素連接優勢,推動傳統產業鏈、供應鏈由“供需連接”向“數據連接”轉變,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物流、服務等跨環節、跨部門、跨企業的數據互通和業務互聯,促進產業集群網絡化的生產協同和循環暢通,提升產業鏈安全韌性和現代化水平。
本次案例征集工作分為技術引領型和應用普及型兩種類型,遴選“鏈網協同”典型案例。其中:
技術引領型案例以技術先進為導向,申報主體發揮龍頭和“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強化前沿技術布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打造工業互聯網系統集成和規模建設的標桿方案,匯聚科技和產業創新最新成果。規模應用工業互聯網的創新技術和攻關產品,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生產制造全過程和供應鏈全環節場景應用,打造功能完備的系統集成建設方案,將產業鏈內人、機、物、系統等元素應聯盡聯、能聯盡聯,推動跨組織、跨地域的工業數據貫通,相關技術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提升產業鏈核心環節安全可控水平,輻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數據驅動的全價值鏈協同經營模式的系統性重構,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應用普及型案例以經濟效益為導向,申報主體基于行業知識經驗沉淀,聚焦業務痛點,創新商業模式,打造“小快輕準”的數字化轉型產品和服務樣板方案,獲得周期短、可量化的經濟回報。深度應用工業互聯網成熟技術,打造輕量化的部署方案,推動供需數據、生產數 據、管理數據等工業數據高效利用,對內優化企業管理,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對外提升供應網絡連接廣度,拓展市場渠道,以連接創造價值,幫助企業找資源、找市場,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效率的資源配置。
二、行業應用場景指引
1.鋼鐵行業
依托工業互聯網提高各工序、各業務、各基地的生產組織和協同程度,提升生產管控智能化水平,形成貫穿鐵前、煉鋼、鑄鋼、軋鋼、倉儲物流等環節的業務協同機制,打通經營管理系統與生產執行系統,打造數據驅動、敏捷高效的精益管理體系,提高市場及時響應、成本精細管控、管理決策等水平,推動鋼鐵行業向綠色低碳、高附加值方向轉型。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多基地設備管理協同、供應鏈可視化、智能物料管理、智能化能源調度、工藝參數實時在線監控、熱軋產線智能化控制、煉鋼工況智能監測分析、廢鋼智能定級等。
2.工程機械行業
通過工業互聯網提高工程機械研發制造、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協同作業、應急救援、維保服務等各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強生產全生命周期管控,提高制造過程的生產計劃優化、資源動態組織、柔性生產作業和精準運營管控水平,探索“制造+服務”模式,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從單純生產加工轉向提供遠程運維、個性化定制、供應鏈金融、遠程施工等創新服務,拓展多渠道盈利模式。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戶選配的定制、產供銷協同(生產、倉儲配送、銷售協同)、產品設備共享租賃、產品設備預測性維護、危險作業遙控化、跨工序協同、產線柔性配置、裝配過程智能檢測與分析等。
3.電子信息制造行業
圍繞電子信息制造業生產協同透明管理、智能化質檢、數字化企業管理、客戶響應延伸服務、產業鏈新模式等特色應用需求,發揮工業互聯網網絡互聯、數據互通的作用,提升貼片、插件、測試、成品組裝等生產環節一體化管控水平,打造數據驅動的全流程質量管理體系,實現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拓展創新的產業鏈價值增值模式,快速進行產品研發創新與柔性生產,提升電子信息企業應對復雜市場變化的韌性。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跨企業的研發設計協同、供應鏈彈性調度、基于客戶需求的定制化、企業生產協作、柔性生產制造、基于數字孿生的智能生產管控、智能組裝檢測、工藝合規校驗、產品質量全流程追溯等。
4.電力行業
通過對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環節數據資源的深度挖掘與高效利用,提升電力設計、生產、監控、運維等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基于工業互聯網在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各側逐步融合應用,構建跨環節、跨區域、跨主體的協同網絡,支撐源網荷儲海量分散對象協同運行和多種市場機制下系統復雜運行狀態的精準感知,實現全行業供應鏈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新型電力系統的安全韌性和靈活調度水平。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功率預測、智能巡檢維護、電力物資智能招采、電力生產成本精細化管理、源網荷儲一體化、區域微電網協同調控、電力企業經營全業務可視化管控、智慧零碳電廠等。
5.船舶行業
圍繞船舶行業數字化研發、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新模式新業態等特色應用需求,依托工業互聯網驅動設計從“串行模式”向數字化“并行模式”轉型,提高鋼材切割與加工、組立建造、總段建造、船塢搭載、碼頭調試、適航、交船等環節的智能化水平,支撐構建以數據驅動的生產計劃排程、資源協同調度、精細化派工等數字化管控體系,關聯不同制造環節的質量信息,實現質量信息的全程可追溯,打造供應鏈協同體系,實現資源全局最優配置。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產業鏈的協同制造、船舶智能運維、供應鏈智能配送與動態優化、物料動態追蹤、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產品質量精準追溯、危險作業自動化、車間智能排產、人機協同作業等。
6.石化化工行業
通過工業互聯網打通石化化工企業設計研發、生產執行、經營管理等各層級系統,實現全業務鏈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全面貫通,打造數據驅動的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生產過程的全周期管控和產品質量的全流程追溯,促進減污降碳、節能增效,全面辨識分析風險源,實現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管理,提高上游原材料環節、中間產物環節、下游制品環節的協同水平,提高先進產能比例,提升產業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擴大優質供給,推動行業高端化、綠色化、安全化、融合化發展。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產線柔性配置、上下游協同集控、管道安全監控、工藝參數優化、精益生產管理、無人車調度管理、質量問題追溯、污染源監控分析、供應鏈風險預警和彈性管控、危險源監測預警、無人智能巡檢等。
7.紡織服裝行業
聚焦紡織服裝行業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能、快速適應個性化消費趨勢等共性需求,通過工業互聯網重塑傳統生產模式,實現設備互聯與數據實時采集,優化生產流程、提升效率;強化質量管控與追溯,降低次品率;促進供應鏈協同響應,縮短交付周期;支持柔性生產與個性化定制,推動行業向高效、綠色、柔性化方向轉型。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生產單元模擬、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制造、工藝合規校驗、需求預測與庫存優化、質量追溯與工藝優化、3D虛擬試衣、企業協同合作等。
8.農機裝備行業
聚焦農業機械全產業鏈數字化協同,通過工業互聯網打通“研發-生產-田間作業-運維服務”全流程,推動農機裝備智能化、服務化與綠色化升級,提升田間作業效率,降低設備故障率,縮短農戶服務響應時間,節約燃油成本。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制造+服務”一體化生態,減少農機閑置率,為糧食增產與農業低碳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農機遠程作業調度、農機故障預測與精準維護、跨區域產能協同共享、綠色農機能耗優化、變量施肥與精準播種、無人農機編隊協同作業、農機碳排放監測與優化、農機零部件智能補貨、農機殘值評估與二手交易等。
9.醫藥工業
圍繞醫藥研發、醫藥生產、經營管理決策、醫藥質量安全保障、醫藥流通與追溯、醫藥合同研發生產服務等方面,通過工業互聯網賦能醫藥工業構建覆蓋“研發-生產-質控-流通”全生命周期的數智化體系,推動傳統制藥模式向數據驅動的精準制造躍遷,打通藥物分子設計、工藝優化、柔性生產到質量追溯的全鏈路數據閉環,實現研發端智能靶點篩選與虛擬臨床試驗的高效協同、生產端連續流制造與實時質量監控的動態適配、流通端冷鏈物流與用藥安全的全程追溯,加速醫藥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靶點篩選、藥物分子設計與優化、實驗室數據集成管理、智能供應鏈管理與優化、產品質量回顧與優化、數智化藥品追溯、智能臨床研究協同、大規模可定制柔性中試生產等。
10.建材行業
建材行業涵蓋水泥、玻璃、陶瓷等高資源消耗領域,工業互聯網通過集成能耗管控、工藝仿真與資源循環技術,助力綠色智造轉型,顯著降低生產能耗與污染物排放,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優化設備運行效能,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形成低碳零廢的閉環生產模式。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水泥窯爐能耗監控與優化、玻璃熔窯數字孿生與缺陷檢測、陶瓷柔性生產線智能排產與廢料再生、砂石骨料智能采礦與綠色運輸調度、裝配式建筑部件協同設計與溯源管理、固廢處置全流程物聯與資源化協同等。
11.汽車制造行業
工業互聯網賦能汽車制造行業構建全流程協同、柔性化生產的智能制造體系,形成數據驅動的生產運營模式,建立數字化和智能化制造體系,提升全流程供應鏈智能化協同管理水平,實現個性化定制與批量生產動態平衡的制造范式革新,通過工業數據要素的跨域流動,驅動制造系統由傳統線性制造向網狀生態制造轉型,構筑起適應大規模定制時代的敏捷化制造生態。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模塊化研發設計、仿真與工藝優化一體化、柔性生產線動態調度、自動化裝配與生產、供應鏈可視化協同、大規模定制等。
12.航空制造行業
聚焦航空制造產業鏈高精度協同與全流程質量追溯,實現供應鏈數據貫通,提升關鍵零部件交付準時率,提高質量問題追溯效率;基于數字孿生優化裝配工藝,提升單臺設備產能利用率,降低產品不良率。通過工業互聯網推動航空制造行業實現跨地域研發、多級供應鏈協同、復雜裝備一體化管控。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跨地域協同研發、供應鏈質量追溯、裝備運維一體化、復合材料無損檢測與缺陷智能識別、虛擬裝配與遠程專家協作平臺、數據驅動的裝配排程優化、能耗實時監控與綠色制造等。
13.輕工行業
圍繞食品、家電、家具、造紙等領域,工業互聯網通過構建柔性生產、智能監測、全鏈協同等新型能力,縮短研發設計周期,降低生產能耗與產品不良率,提升供應鏈協同效率,減少非計劃停機時間,形成覆蓋研發制造到回收服務的綠色循環體系,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食品行業質量追溯與柔性排產、智能家電個性化定制與能耗優化、家具行業3D設計云平臺與供應鏈協同、造紙設備預測性維護與綠色生產管控、日化產品全流程數字化品控等。
14.采礦行業
聚焦礦石開采、破碎、運輸、洗選等作業環節,通過工業互聯網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實現關鍵場景的自動化改造與風險預控,顯著提升采掘效率、設備運行穩定性與人員安全保障能力,實現礦山資源儲量動態評估、開采工藝自適應優化與多礦區生產協同調度,提升綠色開采、本質安全水平,為采礦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綜采設備實時遠程操控、無人智能巡檢、生產環境現場監測、礦用設備預測性維護、礦山智能勘探與三維建模、井下無人運輸系統協同調度、多礦區資源動態配礦優化、災害預警多模態智能防控等。
15.港口行業
工業互聯網賦能港口行業構建全域聯通、多式聯運的智慧物流樞紐體系,形成“港-船-貨-人”全要素實時聯動的協同網絡,建立基于數字孿生的港口智能體架構,提升船舶調度、堆場管理與通關服務的全局優化能力,實現裝卸效率與綠色運營雙提升的港口運營革新,通過工業數據要素的港航生態跨域融通,驅動港口服務由單點自動化向全鏈條智能化躍遷,構筑起智能感知、自主決策、敏捷響應的港口生態。
場景包括但不限于:生產單元模擬、生產能效管控、精準動態作業、廠區智能理貨、船舶智能配載與泊位優化、無人集卡與橋吊協同作業、集裝箱多式聯運路徑規劃等。
注:關于典型應用場景更多信息可參考《工業互聯網與鋼鐵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1年)》《工業互聯網與工程機械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3年)》《工業互聯網與電子信息制造業融合應用指南(2023年)》《工業互聯網與電力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4年)》《工業互聯網與船舶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5年)》《工業互聯網與石化化工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5年)》等相關文件。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申報書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