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云上抗疫,協助制造企業遠程生產
降本增效,優化增材制造作業流程
系統融合,推進工業體系復工復產
案例1:攜手增材制造服務企業,賦能模具行業復工復產
案例2:協同增材制造科研機構,助力醫護用品定制生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增材制造行業面臨產業分布集聚、經濟條件限制、工人到崗困難、訂單儲備需求等各方面難題。隨著防控步入后期階段,如何在減少人員流動聚集的情況下,最大程度恢復生產,降低疫情對工業經濟的負面影響,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疫情期間,禪月工業與增材制造行業10余家龍頭裝備制造企業和打印服務企業深入溝通,并通過各類聯盟、協會向數百家制造業企業了解情況后,優化了云制造系統的核心算法性能并免費開放工業APP“3D印客”,協助制造企業實現云上協同、遠程生產。
云上抗疫,協助制造企業遠程生產
疫情期間,“3D印客”APP以免費下載的模式面向增材制造企業的技術人員提供三維數據模型云端解析和工業級3D打印機在線配置等功能。增材制造企業尤其是面臨開工批復困難、人員返工困難的中小型制造企業可以下載使用,實現云上制造、遠程生產。增材制造流程的第一步“模型檢測及報價”需要在安裝授權軟件的PC端操作。疫情期間不具備辦公環境時,“3D印客”可在手機微信、QQ、TIM、釘釘等各類移動辦公軟件上完成上述流程,再將制造數據提交工廠完成生產,維護了疫情期間企業的正常業務。
移動辦公軟件關聯
降本增效,優化增材制造作業流程
“3D印客”的三維數據模型云端解析性能,包括3D模型上傳與可視化、打印可行性校檢、數據模型質量評估、云端自動報價等功能,以網絡化、智能化的協同制造,能夠取代本地操作,助力企業實現遠程控制。同時借助APP本身所具有的工業級3D打印機參數及耗材屬性在線配置、云制造訂單的線上管理、多材料綜合比價功能,實現售前技術人員的遠程辦公,只需保留少量工廠生產人員完成訂單加工。制造業企業利用云服務優化作業流程后,疫情期間維持了訂單獲取,并使人力需求降低近50%、綜合運營成本降低逾30%。
系統融合,推進工業體系復工復產
在工業制造企業普遍面臨開復工困難的情況下,增材制造以天然具有的數字化制造、個性化定制的屬性,協助傳統的注塑、鍛壓、CNC加工等制造領域和原型生產、模具加工等行業完成大規模小批量訂單的加工。禪月工業通過web端的工業互聯網系統“云制造網”積極賦能工業體系的網絡化協同生產,在疫情中后期及恢復生產階段協助企業開展廣泛的云制造服務,促進了等材、減材、增材制造業一盤棋的體系融合。
禪月工業分布式云制造服務系統
● 典型案例
01
攜手增材制造服務企業,賦能模具行業復工復產
安徽哈特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從事3D打印專用先進金屬材料研發、生產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承辦單位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特種凝固加工研究所。疫情期間,禪月工業和哈特三維攜手合作,通過“3D印客”工業APP、“云制造網”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哈特三維位于安徽蕪湖3D打印產業園生產基地的線上線下結合,實現了汽車、電子、IT、家電等行業的100余件精密鑄造模具的線上接單、線下生產。云制造結合3D打印,將傳統模具制造需要的10到15天的平均交付周期縮短至3至5天。增材制造特有的隨形冷卻水路模具有效縮短了原注塑或壓鑄過程中的冷卻時間,提升了30~70%的產能時效與質量良率。
02
協同增材制造科研機構,助力醫護用品定制生產
東莞增材制造與智能制造研究院是從事3D打印、智能制造及其應用的科研和成果轉化機構,由盧秉恒院士團隊與東莞理工學院共建。面對醫護用品急缺的情形,研究院于2月9日緊急組建防護用品研發項目團隊,13日即完成了3D打印護目鏡的設計及小批量生產交付。禪月工業與研究院緊密合作,將部分人員面部掃描數據通過“3D印客”APP遠程實時傳送到制造部門,協助技術人員開展數據的云端收集、儲存和管理,實現護目鏡的個性化定制生產。
研發中的下一代護目鏡,將個性化面部掃描數據與手機驗光數據的結合,通過3 D打印工藝制造出近視護目鏡,使近視的醫務工作者無需同時佩戴近視鏡及護目鏡,顯著提升佩戴舒適感與便攜性。
3D打印應急醫用護目鏡
截至3月2日,研究院累計生產的1000套3D打印應急全封閉護目鏡已被捐贈至廣東、陜西、河南、湖北等一線定點收治醫院、部隊軍工廠和東莞地方政府、社區、警隊等,為更多防疫一線人員的安全保駕護航。目前該產品已申請獲一類醫療器械備案。
禪月工業
禪月工業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從事3D打印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是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ASTM國際標準化組織等的成員單位,致力于通過搭建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服務型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工業互聯網與3D打印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
上述產品及服務的相關工作聯系人:
林尋楓
微信:lan_luna2016
郵箱:mkt@3dluna.com
本報告所載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圖片、數據、觀點、建議,不構成法律建議,也不應替代律師意見。本報告所有材料或內容的知識產權歸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方的內容除外),并受法律保護。如需轉載,需聯系本聯盟并獲得授權許可。未經授權許可,任何人不得將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以發布、轉載、匯編、轉讓、出售等方式使用,不得將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通過網絡方式傳播,不得在任何公開場合使用報告內相關描述及相關數據圖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聯盟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