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與鋼鐵行業融合創新應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聯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研究編制了《工業互聯網與鋼鐵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1年)》(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旨在為鋼鐵行業工業互聯網建設過程中的需求場景識別、應用模式打造、關鍵系統構建和組織實施路徑提供參考借鑒,加快工業互聯網與鋼鐵行業融合應用,推動鋼鐵行業轉型升級。該《指南》發布后,立即引起行業的高度關注,關于工業互聯網如何與鋼鐵行業融合的討論也在持續發酵。
今天,我們將深度對話寶信軟件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總監王蔚林、上海優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郭朝暉、中冶賽迪重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產品與研發總裁李強、北京智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宏博、中國聯通研究院工業互聯網研究室主任周曉龍,我們將通過他們的視角,深度解析與鋼鐵行業深度融合的工業互聯網。
鋼鐵行業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寶信軟件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總監 王蔚林: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鋼鐵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但從目前來看,仍然存在產能過剩較為嚴重、高端制造能力發展滯后、安全環保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未來在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碳交易成本壓力下,鋼鐵行業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步伐,實現數字化、智能化、低碳綠色發展。
鋼鐵行業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要圍繞生產制造、企業運營及產業協同不同層面以數據驅動實現價值提升的關鍵需求,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鋼鐵行業設計、生產、管理、服務各環節業務場景深度融合,通過網絡、平臺、安全系統的建設,全面打通設備資產、生產系統、管理系統和供應鏈條,形成更強的數據采集、集成管理、建模分析和智能決策能力,支撐實現以數據為核心驅動的新型生產運營方式、資源組織方式、服務模式與商業模式,推動整個行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和之前的鋼鐵信息化建設相比,當下基于工業互聯網技術的創新融合應用有什么不同?
上海優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郭朝暉:
鋼鐵行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工作曾經走在時代的前列。早在30多年前,我國先進的鋼鐵企業就具備了在流水線上定制化生產的能力。工業互聯網、工業APP是最近10年提出的概念,但L2計算機其實具備了工業互聯網的雛形,而“數學模型”等也具有“工業APP”的特征。但總體上說,鋼鐵行業各級計算機的功能相對分離,管理系統的智能化程度不高。
未來的智能化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的。工業互聯網促進了大的空間尺度與短的時間周期結合,而工業大數據則促進了長周期的存儲與高密度的數據采集結合。這些技術,可以為鋼鐵企業的管控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
展望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平臺技術的價值在于數據獲取、分析和知識沉淀的靈活性。數據獲取的靈活性是解決信息孤島問題的終極方案。信息孤島問題解決后,能本質性地促進企業生產與管理的持續改進,促進研發、服務與制造的高效協同。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能源管理、操作管理、設備管理、安全管理能夠實現深度的融合,體現為快速反應和高度協同。深入融合、高效協同以機器決策或機器輔助決策為手段,人的工作則會逐步聚焦于發現問題、沉淀知識、完善系統。
工業互聯網在賦能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有哪些作用?
中冶賽迪重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產品與研發總裁 李強:
工業互聯網綜合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最新技術,連接生產要素、匯集生產數據、豐富智能應用,以開放的服務模式加強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技術研發及服務從業實體的匯聚,創建協同共贏新模式,并與鋼鐵行業領域知識相結合,助力鋼鐵企業實現生產管理、操作控制的模式變革和優化。
在賦能領域方面,一是賦能鋼鐵行業全要素深層次數字化,實現人機料法環的數字化表達,構建透明的生產過程管控體系。二是賦能鋼鐵行業跨產線、跨單元、跨企業的數據中心建設,實現生產大數據的流動、匯集、共享和應用,促進智能化技術的落地。三是賦能鋼鐵行業扁平化、精益化管理模式的變革,實現統籌調度與優化,深化專業分工,進一步提升企業勞動效率。四是賦能鋼鐵行業產業鏈協同,形成公共服務平臺,集成創新應用,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實現服務價值鏈的延伸。
鋼鐵與工業互聯網在融合過程中,其具體的路徑是什么?
北京智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宏博
近年來鋼鐵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已成為未來我國鋼鐵企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也是加快企業生產操作方式轉變,實現節能降耗的重要抓手。目前,在融合落地過程中,主要是基于機理模型、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鋼鐵生產制造結合,采用云-邊-端協同的技術路線。
融合的目的就是實現原料、生產、管理過程智能優化,主要涉及生產過程的優化、生產工序的協同以及能源、設備、質量、安環等場景的管控。具體路徑就是鋼鐵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后實現鋼鐵傳統上以應用為中心向以數據為中心、業務高度集成的轉變。在設備端安裝工業傳感器并搭建物聯網實現動態感知及數據的精準采集;邊緣側利用工業機理模型實現工況診斷,專家經驗知識沉淀成規則庫;在云端構建工業大數據平臺,建立統一標準實現數據互聯共享,利用人工智能對中長期數據挖掘實現工況學習形成數據資產。云-邊-端協同推進數據互聯互通、業務協同優化、智能生產運營,實現鋼鐵生產的節能降耗、降本增效。
當前5G技術在鋼鐵行業有哪些應用場景?應用效果如何?
中國聯通研究院工業互聯網研究室主任 周曉龍:
鋼鐵行業具備生產流程長、生產工藝復雜、供應鏈冗長等特征,面臨設備維護低效化、生產過程黑箱化、下游需求碎片化、環保壓力加劇化等痛點,在解決以上問題中,連接是實現全要素各環節深度互聯的關鍵,5G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在建設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等過程中融合以5G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具備眾多應用場景。
利用5G的高速率、低(且穩定)時延、大連接的特征,在鋼鐵企業內網通過5G、TSN、MEC等無線技術構建鋼鐵生產新型網絡基礎,實現IT/OT的融合,鋼鐵生產全要素互聯互通,保證企業數據中心與應用服務器互聯,實時性、非實時性數據端到端可靠穩定傳輸。在企業外網通過5G專網、網絡切片、云聯網等技術,連接智能工廠、分支機構、上下游協作企業、工業云數據中心、智能產品與用戶等主體,打破信息孤島,實現產業上下游的互聯互通,保證鋼鐵行業產業鏈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通過5G+AI技術的深度學習能力以及實時數據分析能力,實現設備健康狀態評估進行設備預測性維護以及設備異常警示和維護建議。5G+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用于鋼鐵全流程質量管理、庫存管理、產業供應鏈協同、產品質量追溯等場景。利用5G+3D仿真技術實時跟蹤物料在運輸、庫房、產線的位置和狀態,可實現物料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5G+遠程控制實現轉爐出鋼過程的轉爐傾動和鋼包停位的精確控制,提升轉爐出鋼等工藝流程的智能化程度,提升煉鋼等過程生產效率與本質安全水平。利用5G+機器視覺識別帶鋼產品表面質量檢測,有效提高檢測效率,降低用人成本。5G+智能物流實現采集物流車輛數據信息,支撐物流計劃優化,提升資源調度配置效率。利用5G+智慧天車讓工人脫離嘈雜和高溫的工作環境,有效降低鋼鐵廠安全隱患,并能大幅提升勞動生產率,減少危重崗位人力投入。
隨著“5G+鋼鐵”應用不斷豐富和成熟,5G進一步和鋼鐵行業深度融合,5G產業和鋼鐵產業將得到全面高質量發展,以更高的生產效率、更好的產品質量、更低的污染排放助力中國鋼鐵行業“從大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