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制造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考驗——如何同時打好重點醫療防護物資保障和分區分級復工復產穩增長兩場硬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疫情壓不垮工信人的斗志,廣大工業企業、信息通信企業積極行動起來,千方百計復工保產、轉產擴產,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和產業潛力,化危為機補短板、強弱項、勇創新。新冠肺炎疫情的千鈞重壓正轉化為奮起發展的澎湃動力。為記錄我國制造行業抗擊疫情扣人心弦的歷史瞬間,人民郵電報社攜手新華網特別策劃推出《戰疫情復生產穩增長 工信系統在行動》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各類個人防護和消殺用品需求井噴式增長,最緊俏的莫過于“抗疫三寶”——口罩、酒精和消毒液。
關鍵時刻,中國制造迸發強勁潛能,發出“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制造什么”的強音!有的防護品生產企業取消春節休假,全員加班加點生產口罩;有的企業將汽車、手機生產線快速改造為口罩生產線;有的飲料、彩妝、香料車間積極轉產,加快灌裝酒精、消毒液。有的食用酒精生產企業,不僅有效保障醫用酒精企業和原材料需求,也主動轉產75%酒精、消毒液。春節后第一批復工復產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社會最急需的防護設備和消殺用品。
正月剛過,我國口罩日產量超過5400萬只,比春節假期剛剛結束時提高了近3倍,部分緩解了緊張局面。很多線下藥店已能預約購買口罩;電商平臺可以方便買到酒精;商超的84消毒液再上架,免洗手消毒液供應充足……
全力復產!各方協作迎戰海量需求
作為制造大國,中國的口罩產量居世界第一,2019年年產45億只,即使全部口罩用聚丙烯生產,不過消耗2萬噸聚丙烯纖維材料,而我國聚丙烯年產量高達數千萬噸。
消殺領域,我國同樣是“制造狂魔”。84消毒液原材料是次氯酸鈉,日常需求量是每天100噸,而我國的次氯酸鈉日產能約為1萬噸。
疫情發生正值春節放假,工人返鄉、原料停運、工廠停工,加上社會需求瞬間急劇放大,“制造狂魔”竟一時束手。面對快速蔓延的疫情帶來全民對防疫物資的海量需求,各級工信部門和相關企業緊急行動起來,克服重重難關,積極協調解決企業用工、原輔材料、資金資質等問題,全力擴大產能,防疫用品產量快速提升。
春節放假,防護用品企業復工的最大困難是缺工問題。工信部門緊急動員企業復工復產,幫助企業召回員工、調配臨時用工、協調各類開工許可。
廣東省工信廳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采取生產工人互助、臨時招收動員留校學生、青年志愿者、義工、返鄉過年務工人員、地方閑置勞動力等多種方式,協助解決企業用工問題,佛山市一家無紡布公司兩小時內招滿百名工人。山東省聊城市工信局打造“全天候”線上招聘,實施“點對點”村企聯動,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問題。
防護用品企業緊急復工,但一些配套原輔材料并未同步復產,急需各方協同。
在龐大生產需求下,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噴布需求井噴,新增轉產口罩中小企業可能面臨“無布可用”的窘境。中國石化旗下企業也生產熔噴布。“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2月6日,中國石化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第二天就與11條口罩生產線完成對接。中國石化2月加緊生產9.5萬噸聚丙烯等醫衛原料,全力保障熔噴布生產原料供應。
鼻梁條是口罩的關鍵部件之一。山東東平縣一家口罩企業因為缺少鼻梁條而面臨停工,縣政府多方聯系到河南的供應渠道,組織工信局、公安局驅車千里拉回原料。廣東省工信廳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解決原材料短缺問題,廣州電纜廠僅用了三天就將一條電纜生產線改造成口罩鼻梁條生產線,目前日產1200千米,可供1000萬個口罩使用。
在消殺用品生產中,由于缺少包裝材料特別是小規格的包裝瓶,市場上酒精、消毒液一度缺貨。工業和信息化部為此成立包裝輔材協調小組,掌握塑料瓶、玻璃瓶、紙箱、擠壓泵、標簽等供應情況,引導小包裝產品生產,協調解決北京綠傘、長江脈等企業生產84消毒液、速干手消毒液所需的瓶桶、標簽、泵頭等問題。有關部門還在中國政府網上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幫助各產業鏈細分企業溝通供需、快速協同。
緊急情況下復工,不少企業面臨資金和資質方面的燃眉之急。湖南省工信廳派出三個專門小組對福爾康醫用衛生材料公司等27家重點企業進行幫扶,針對福爾康面臨的資金缺口,省工信廳聯系銀行為其提供貸款,由華容縣農發行提供的首批貸款300萬元兩天即到賬。
“中國制造”的戰車,一旦環環相扣,節節開動,就迅速轉化成市場供給。截至2月20日,84消毒液、免洗手消液和酒精等主要消殺產品的日產量較1月底分別提高了207%、151%和270%,供需矛盾明顯緩解。口罩方面,短期內還會有大批新的產能投產,日產量有望達到上億只。
增產擴能!百業轉產彰顯靈活韌性
“戴五菱口罩,用比亞迪消毒液!”這個網友們最近津津樂道的段子,說的正是抗疫過程中一大批“中國制造”緊急跨界轉產的現實。
為滿足全國抗疫需求,各省工信部門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轉產防護物資。湖南工信廳出臺超常規政策,強力支持企業新建轉產擴能,對生產出符合標準產品的,由省制造強省專項資金按企業轉產設備投資額的50%給予補助。江蘇省工信廳鼓勵省內大企業、龍頭企業對存在困難的重要物資生產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幫助復產達產。盛虹集團出資3000萬元,對破產清算中的蘇州剛松防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重組,緊急恢復口罩生產線一條,日產KN95口罩2萬只、一次性無紡布口罩10萬只。陜西省工信廳對急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轉產擴能和改造提升項目,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補。
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許多企業憑借自身優勢迅速跨界轉產:廣汽集團、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雅戈爾、柏堡龍、中順潔柔、工業富聯等多家企業,均宣布跨界生產口罩;吉林國投集團、安徽中糧集團積極擴大生產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這些企業的跨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顯示出了成果。上汽五菱從提出轉產口罩的方案到開始實施,僅用了5天時間,到2月15號已生產100萬只,后續還將增加生產線,日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只。中糧生物科技借助乙醇和白酒的生產優勢,轉產醫用酒精,已累計向市場供應消毒酒精1萬余噸。比亞迪宣布緊急生產口罩以及消毒液,預計2月底的口罩日產能就可以達到500萬只,消毒液日產5萬瓶。國機集團、通用技術集團等企業預計2月底前可實現口罩量產,同時,醫用N95口罩機和壓條機也將盡快投入制造。
針對各地復工復產后消殺用品需求的快速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協調重點生產企業與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對接,2月底前向電商平臺投放大批消毒液、免洗手消液、酒精、二氧化氯泡騰片等消殺用品。為充分挖掘供給側潛力,工信部還鼓勵電商平臺企業動員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在靠近原材料產地分裝大包裝消殺產品,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隨著線上線下個人防護和消殺物資恢復供應,社會緊張心理得到很大安撫。
作為全世界制造體系最完整的國家,中國各地企業快速成功轉產口罩和消殺用品等防疫物資,充分展現了“中國制造”的柔性、韌性和靈活性。跨界轉產成為“中國制造”支撐疫情阻擊戰的重要武器。
讓千家萬戶防疫無憂,是“中國制造”在特殊時刻義不容辭的使命。“中國制造”所蘊含的巨大力量,不僅能滿足十幾億人集中爆發的海量需求,還將為世界各國的防疫物資供應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