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持續向縱深發展,以智能體為代表的大模型應用正成為推動產業智能化變革的核心引擎之一。智能體可以將模型技術能力與任務執行能力充分結合,高度契合日益復雜的提質增效需求,有望成為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力量。
2025年7月28日上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智能體驅動產業變革論壇成功舉辦。會上,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副秘書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正式發布并解讀“2025智能體十大關鍵詞”,十大關鍵詞分別是通用智能體、專用智能體、端側智能體、企業級智能體、智能體平臺、智能體通信協議、多智能體協同、智能體價值評估、智能體可信、智能體基準測試,集中體現了當前智能體未來發展趨勢、技術研究熱點與產業關注重點。
一、通用智能體:面面俱到的“數字通才”
通用智能體具備跨領域知識和通用能力,能夠理解并執行多種類型任務,是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徑。通用智能體的發展不僅依賴大模型的能力提升,也需要感知規劃、認知決策、多模態融合、人機協作等多技術融合創新。未來,通用智能體將沿著多階段能力躍遷與多維度技術融合的方向發展,驅動人機協同從“被動響應”邁向“主動創造”,成為智能經濟時代的新型“數字員工”。
二、專用智能體:術業專攻的“領域專家”
專用智能體聚焦于特定行業、場景或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專業適配能力,能夠精準理解業務邏輯并高效執行特定任務。專用智能體通過模型精調、知識注入和語料強化、角色設定與行為約束等方式,實現對金融、教育、工業、醫療、法律、交通等垂直行業的深度適配,可以應對更復雜任務。未來,專用智能體將沿著垂直場景深化、產品形態完善、生態體系健全等方向加速發展。
三、端側智能體:近場響應的“邊緣助手”
端側智能體是運行在移動設備、IoT設備、PC等端側設備上的智能體,強化本地推理、隱私保護與實時響應能力,能夠實現離線感知、個性推薦、環境自適應與快速反饋等功能,具備響應速度快、網絡依賴低、安全程度高等優點。未來,端側智能體將進一步強化安全隱私、提升計算推理效能、增強交互自然性和情境理解能力,成為“萬物智聯”時代的重要入口和關鍵計算節點。
四、企業級智能體:提質增效的“智能系統”
企業級智能體是面向企業復雜業務場景設計的智能系統,可以結合企業數據資產與業務流程,集成大模型、RPA等技術,打通CRM、ERP、MES、OA等信息系統,可自主完成復雜業務流程,顯著提升企業運營效率與管理水平。企業級智能體強調可控性、可解釋性與系統集成和兼容能力,是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關鍵工具。未來,企業級智能體將在跨系統協同、流程再造、決策支持等方面持續深化,助力企業構建“人機協同+自動運行”的新型運營模式,全方位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五、智能體平臺:生態匯聚的“孵化器”
智能體平臺是管理智能體全生命周期的“基礎設施”,可以實現智能體設計、開發、部署、管理、運營和管理等功能,集成了模型調用、低代碼開發、數據管理、模板定制、知識管理、工作流編排、性能監控等核心能力,能有效降低智能體研發和應用門檻,實現智能體從“開發-上線-監控-迭代”的一站式服務,加快智能體應用落地進程。未來,智能體平臺將成為智能體產業鏈中樞,推動技術應用從實驗室走向生產一線,支撐大規模智能體生態的構建與繁榮。
六、智能體通信協議:連接萬象的“交互橋梁”
智能體通信協議是智能體之間以及與大模型或外部工具實現互聯互通的關鍵基礎標準,通過統一通信語義、接口規范、行為模式,智能體通信協議能讓不同廠商、不同平臺的智能體實現無障礙協作與信息共享,實現“一次開發、多端兼容”,極大推動了智能體生態開放與跨域融合。未來,智能體通信協議的功能將日益豐富,安全性也將不斷提高,成為智能體與外界的“交互橋梁”。
七、多智能體協同:群策群力的“智慧聯盟”
多智能體協同是指多個智能體通過協作、博弈、競合等方式共同完成復雜任務,突破單智能體能力瓶頸,實現“1+1>2”的集體智能效果,展現出廣闊的應用潛力。多智能體系統強調自治性、協同性與適應性,通過合理分工與協同機制實現任務分配、資源協調等目標。未來,隨著通信協議和協同算法的發展,多智能體協同有望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催生“群體智能”新范式。
八、智能體價值評估:量化導向的“決策準繩”
智能體價值評估需衡量智能體的應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多個方面,涵蓋功能豐富度、性能優越度、用戶滿意度、業務影響、成本投入等多個維度。科學開展智能體價值評估有助于政策制定、優化部署、決策支撐。當前,智能體價值評估尚處于從定性走向定量、從靜態走向動態的演進階段。未來,應構建多維、可持續、可復用的評估模型與工具集,推動形成智能體ROI分析、全生命周期價值跟蹤等機制,為智能體規?;渴鹋c精準化投資提供科學依據。
九、智能體可信:對齊價值的“信任基石”
智能體可信是在智能體產品的研發和應用過程中,關注智能體的專業性、可控性、真實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保障其在使用過程中的可靠性與合規性。智能體可信強調“對齊人類價值觀”,需在數據使用、偏見控制、行為解釋等方面建立標準,防止“黑箱風險”與“價值偏差”。未來,智能體可信建設將持續發展,重點加強高質量數據供給、多元技術融合創新、安全評估框架構建等研究,助力智能體應用更加透明和可控,并充分對齊人類價值觀。
十、智能體基準測試:科學嚴謹的“能力標尺”
智能體基準測試旨在通過標準化的測試任務、評價指標和運行環境,對智能體的理解能力、決策能力、執行效率等方面進行科學度量。當前,基準測試正從單指標向多維度、從靜態測試向動態交互、從人工評估向仿真測試演進。未來,構建適用于不同類型智能體、貼近真實場景的高質量測試體系,將為智能體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與技術支撐。
下一步,中國信通院將重點聯合智能體產業各方開展智能體通信協議研究,加快建設智能體測試床,開展智能體基準測試。還將持續開展智能體產業研究、標準研制、評估測試等工作,多措并舉推進我國智能體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加速智能體產業發展壯大。
來源:中國信通院CA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