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自2016年成立以來,致力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在我國實體工業數字化升級中發揮其重要作用,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的培養和儲備。2018年起,聯盟聚焦工業互聯網各專業技術和應用方向,積極探索實訓基地建設,旨在為學員提供專業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環境。截至2022年,已依托聯盟內多家企業、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在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5G+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領域形成19個實訓基地、7個培育實訓基地,累計培養學員逾30萬人。
為讓社會各界更加了解聯盟實訓基地建設發展情況、師資教學力量和人才培養計劃,現對各實訓基地開展專題報道,敬請期待!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工業互聯網人才(吳中)實訓基地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工業互聯網人才(吳中)實訓基地是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和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的指導下,為適應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由蘇州市職業大學依托江蘇省“電氣自動化技術”高水平專業群和蘇州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學院籌備建設的,旨在培養工業互聯網產業的復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工業互聯網產業服務能力。
01
實訓基地介紹
實訓基地以服務人才培養為最終目標,按照工業互聯網結構體系,整合現有江蘇省工業自動化和智能控制產教融合實訓平臺、央財物聯網基地、西門子自動化技術示范實訓基地、匯川運動控制實訓基地、以及工業網絡綜合實訓室等實訓資源,補充云計算、數字孿生、大數據、5G通信以及平臺層應用系統,建成工業互聯網技術技能訓練平臺,將平臺升級建設成為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培育基地。
工業互聯網實訓基地架構圖
實訓基地政行校企創新協同,注重開展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研究,打通相鄰專業間的壁壘,引領支撐專業人才培養,培育面向產業前沿的高端人才,構建“創新協同、融合培養、德技并修、多元發展”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模式。引入企業項目,讓學生直接面對企業真實項目、讓課堂直接對接生產過程、讓教學組織和生產管理有機結合。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云平臺,作為實訓基地管理的統—門戶,制定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構建長效化的校企合作機制,培養工業互聯網復合型人才。
02
基地實訓課程介紹
(1)開設工業互聯網技術專業,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基地責任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從2019年開始招生工業互聯網技術專業的學生,目前已經連續招生4屆學生,畢業生供不應求。與蘇州科技大學聯合進行專本3+2人才培養,雙方以工業互聯網方向為培養目標,聯合工業互聯網企業簽訂三方合作協議,進行師資互聘、實踐基地共享,共同構建“五銜接 四融合”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3+2專本分段培養模式,相關教學成果獲江蘇省教學成果2等獎,共同建立的實踐基地獲省產教融合實訓平臺。
獲得教學成果獎
(2)在理論專業的基礎上,引進企業項目,對人才進行技能培養。企業把項目拿到學校,進行企業實際項目實踐,由企業工程師、學生、老師共同“生產”出可以交付的產品。以賽促練,承辦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技術技能大賽工業互聯網實踐與應用賽項,與西門子公司深度合作建立基于信息化網絡化方向競賽的實訓室榮獲國家、省級獎項,參賽學生被西門子公司聘為西門子競賽講師,對全國參賽師生進行培訓。
用企業實際項目進行實訓教學
承辦工業互聯網實踐與應用賽項
(3)進行工業互聯網優秀師資的培訓,提升骨干教師創新教學能力。2021年進行江蘇省“工業互聯網技術與應用”骨干師資培訓。圍繞工業互聯網方向,成立了以專業帶頭人汪義旺教授牽頭的工業互聯網技術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并獲批蘇州市創新教學團隊。
承辦省培項目“工業互聯網技術與應用”
獲批為蘇州市創新教學團隊
(4)開展課題研究。以工業互聯網產業為基礎,對接工業互聯網崗位群,聯合電氣自動化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構建專業群,申報成為江蘇省高水平專業群,并以此為研究基礎,以《聚焦工業互聯網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建設創新與實踐》為題申報成為江蘇省重點教改課題,以《基于工業互聯網產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群動態融合課程體系的構建》為題申請成為江蘇省十四五規劃課題。
專業群邏輯架構
(5)進行國際化人才培養。留學生在實際基地進行培養,與中方學生組成2+1+1人才培養模式,1名留學生與1名中方專業的學生結成對,共同組建成班,配備企業與學校雙班主任制度,進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即2個班主任、1名留學生與1名中方學生結對的2+1+1模式。
各國留學生在基地進行實訓實踐
實訓課程設置情況
03
未來3年基地培訓計劃
基地通過實訓增強學員技能以及綜合分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員創新、創業精神,未來3年計劃開展的人才培養活動如下:
1、校內低年級學生專業化培養根據“工業互聯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專業基礎知識、技術、技能為主,培養具有扎實基礎與素養的專業人才。2、校內高年級學生定向化培養根據當前及預期就業需求,以熱門就業崗位所需技能為主,培訓學生入職即上崗的專業技能。3、企業員工訂單式培養針對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自有部分員工對本專業領域或專業技術的不完全掌握,由企業自行提出需要培訓的內容,承接其培訓工作。4、社會人員項目制培養針對無法由企業出面組織、或本人有意愿進入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散裝社會人員,制定適合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實訓項目,吸引其參加培訓。5、國際化人才培養針對本校外籍留學生,以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為主,結合其所在國家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設計實訓項目。6、“1+X”技能證書培訓與認證針對具有拿證需求的人員,根據技能證書要求,進行培訓及考核。7、線上培訓課程輻射其他地區整合蘇州本地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做成培訓內容,通過線上課程,傳播到其他城市和地區,為工業互聯網技術的全面發展和普及做貢獻。
04
實訓基地愿景及規劃
以全國第一大工業城市蘇州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為契機,服務“1+X”證書試點需要,面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建設“校企協同、資源共享、機制靈活”的結構化實訓基地。
1、建立“校企-校盟”協作命運共同體
依托江蘇省電氣自動化技術高水平專業群、蘇州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學院,進一步探索并實踐校企人員互聘、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等機制,聯合匯川科技、 亨通集團等龍頭企業共同開發課程標準、重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共同開發高端“X”認證證書,大力開展行業企業職工教育培訓,促進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校企”協作命運共同體;依托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蘇州分院、蘇州市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蘇州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學院,建立“校盟”協作命運共同體。
2、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及教學資源
重構“核心+模塊”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選取典型企業,圍繞制造業在“智改數轉”中規劃設計、工程實施、運行維護、數據服務、服務應用等典型崗位,通過開展“工業互聯網實施與運維”典型項目,提煉典型技術技能模塊,建設“項目化”課程,實現課程教學與“X”證書相融合的個性化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課程與教材改革計劃,聯合龍頭企業打造新形態經典教材,開發社會認可度高的“X”認證證書,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雙語教材。
“核心+模塊”課程標準
3、打造“產學研創”一體化的實訓師資團隊
依托蘇州市國家級、省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實施高端人才共育共享計劃,出臺《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從華航唯實、浪潮集團、亨通集團、匯川技術等一流企業引入國家級技能大師、省級產業教授等,組建“懂生產會教學”的教學團隊,實施“雙聘雙崗雙薪”制度;鼓勵教授、博士、骨干教師進入企業實踐,與校外教師結對學習工作,同步參與技術研發、技術創新等工作,實行“共聘、共管、共考、享雙薪”的管理制度,促進學校與校外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建立“產學研創”一體化的師資團隊。
“產學研創”一體化的師資團隊
4、建立典型項目“全流程”模塊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組建結構化教師團隊,重構課程內容、教學場景,探索教學方法創新,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聯合匯川技術、亨通集團等企業,建設真實生產場景實訓教室和研發中心;針對典型的工業互聯網規劃設計、工程實施、運行維護、數據服務、服務應用,按照“方案實施-數據采集-平臺維護-安全評測-集成應用”項目全流程,開發新型活頁式和工作手冊式的一體化教材與信息化培訓資源,開展團組融合的模塊化教學。
基于典型項目工業互聯網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05
實訓基地聯系方式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致能大道106號蘇州市職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聯系人:孫加存
聯系電話:139621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