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傳統生產方式變革具有重大影響,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范疇;2022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下稱“數據二十條”),這是我國首部從生產要素高度系統部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國家級專項政策文件。 隨著“數據二十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進展加速,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的方向愈加明確。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大模型與大數據相得益彰的發展態勢中,數據要素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各地方、各部門、各大企業紛紛加快數據要素領域布局,從體制機制、市場流通、產品研發、標準規范等多層次、多角度開展落地方案的深度探索,涌現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新熱潮。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組織產業界系統梳理了相關內容,展開數據要素系列科普活動。 數據要素 Q&A 問:主數據是什么? 舉例而言,客戶即為一類典型的主數據對象,客戶的名稱、銀行賬戶等信息通常需要在多個系統中進行使用,此時就必須保證多個系統間共用的客戶信息是一致的。如圖1所示,需要明確各類客戶在不同業務范圍內的統一描述,即主數據描述。 圖1:客戶主數據示意圖 在主數據的應用上,主數據一般通過主數據管理系統集成到各個業務系統中使用,如圖2所示為某制造企業的主數據集成關系示意圖。 圖2:主數據集成關系示意圖 問:主數據管理管什么? 答:主數據管理的核心內容在于對組織擁有的核心共享信息進行科學、高效的組織和維護。 這一管理活動主要聚焦于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的共享需求,旨在提升業務協同效率并確保數據一致性。在實際操作中,組織需明確主數據管理的對象及其包含的屬性,構建合理的編碼規則、分類體系、數據項描述及表達規范,并設定組織架構、職責分工以及工作流程和考核機制,最終形成主數據標準和管理制度。主數據標準和管理制度構建完成后,企業就具備了搭建主數據管理平臺的能力,通過平臺進行標準和制度的落地,并進行主數據應用集成與開發,驅動主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而確保主數據在組織內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完整的主數據管理建設過程如圖3所示。 圖3:主數據管理工作主要內容 問:主數據應用有幾種模式? 集中式應用通過單一中心化平臺管控所有主數據,盡管管理便捷且能有效保障數據一致性,但可能不適用于分散復雜的業務場景; 聯邦式應用則允許多個系統協作共享并維護主數據,有利于跨業務單元的信息流通,但管理復雜度較高,可能會面臨主數據質量問題; 分析式應用則是依托數據分析手段來把控主數據質量,然后將處理后的主數據反饋至源端系統,各業務單元可根據自身需求自主管理,但這種模式難以達成全局性的數據協同和共享。
答:主數據作為企業的核心數據資產,是指那些滿足跨部門業務協同需求、反映核心業務實體狀態屬性的基礎信息,具有全局性(涵蓋各部門)、共享性(為所有業務所需)、穩定性等特點,獨立于特定流程與系統,是支撐企業業務協同運作的重要基石。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主數據”作為關鍵要素在企業的運營管理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答:主數據的應用模式通常分為集中式、聯邦式和分析式三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