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和價值創造的重要動力源泉。在全球產業各界的共同探索下,數據空間正成為全球數據共享信任機制、推動數據有序流通的有效解決方案,從概念走向落地,應用價值逐步顯現。8月28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可信工業數據空間生態鏈等共同舉辦的數據空間國際交流活動成功舉辦,來自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和企業代表圍繞數據空間的概念價值、技術標準和實踐落地進行了精彩的分享交流。
準備好了嗎?來看這份觀點碰撞盛宴,一起探索數據空間的未來!
以下按照論壇發言順序排序
1孫凝暉 (中國工程院院士):
數據空間是網絡空間演進的產物,將推動產業變革;
數據空間不是單一的,而是包含多個行業和領域的特定數據空間,例如工業數據空間、能源數據空間等;
數據管理經歷了三次重要變革:從數據應用解耦、企業業務系統解耦,到目前正在發生的數據生產方和消費主體解耦,每次變革都降低了數據流通的門檻;
未來數據空間的競爭焦點在于如何有效組織和管理物理世界產生的數據,為工業、農業和科學研究帶來顛覆性變革。
2索斯滕·托爾斯曼 (IDSA 總干事):
數據價值未得到充分釋放,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互信和標準化的數據共享機制;
互信是數據共享流通的基礎,而標準化協議則是實現數據無障礙流通的關鍵;
IDSA強調數據空間的框架、認證、開源和統一規則是推動數據空間發展的重要工具。
3越塚登 (日本數據社會聯盟主席):
日本正在積極構建數據空間基礎設施,推動數據共享和交換,以推動日本數字化轉型;
日本數據空間采用去中心化架構,保障數據主權和互操作性,為數據共享創造條件;
日本數據空間倡議涵蓋多個行業和領域,旨在推動數據共享和交換,促進數據價值釋放。
4余曉暉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數據空間重點是解決數據流通共享的問題,就是如何通過一套體系化的技術安排和基礎設施保證我們數據價值能夠釋放出來;
數據空間包括三個功能,一是全程可信的管控,確保數據在全生命周期中按照法律框架和商業契約進行管控和使用;二是實現數據在不同主體之間的交互,支持數據、服務等統一發布、高效查詢和規范調用;三是支持多方圍繞共性需求聯合開發數據產品與服務,保障收益公平分配,形成數據價值閉環;
中國在數據空間方面形成了四個主要應用推進路徑,分別是行業數據流通:數據空間推動供應鏈上下游數據可控共享,助力協同研發、生產與運維;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按照政策法規和約定,實現授權運營的公共數據可信可控;跨境數據流動:數據空間成為輔助跨境數據流通的工具;大模型構建:保障某類數據按照約定只用于特定模型訓練。
5斯文·洛弗勒 (T-Systems 數據空間 DIH 總監):
T-Systems是歐盟數據空間的在數據空間應用方面的經驗,涵蓋航天工程、農業、汽車等行業;
數據空間架構建設至關重要,需要考慮信任關系建立、滿足應用場景和實現產品化等重要因素,以實現數據空間的有效應用。
6劉東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
開放數據空間網絡是實現數據授權、處理、交換、交易、匯聚流通的網絡;
數據空間基礎設施的方案,包括 IPv6 高速數據網絡、數據流通共享平臺、多樣化數據空間等,同時區塊鏈也為實現數據空間的安全可信提供技術支撐;
開放數據空間在數據交易和國際互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朱莉婭·潘普斯(Eclipse數據空間開源負責人):
開源在支持數據空間生態系統發展中的重要作用,Eclipse 也專門設立了數據空間開源項目;
EDC是其開源的重要基礎產品,具有模塊化、彈性化、可擴展化和適應性等特點;
鼓勵更多開發者參與 Eclipse 數據空間開源項目,共同推動數據空間發展。
8陶景文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 CIO):
數智時代,不同維度的數據匯聚在一起,才能創造新的價值。基于價值驅動實現數據共享,解決數據主權保護與數據要素流轉的矛盾,是數據價值化的關鍵;
數據空間是構建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路線,通過分布式的體系架構,融合可控交換、隱私計算、區塊鏈、安全等方面的技術能力,有效解決數據交換、共享中的信任和安全問題;
華為數據空間(EDS)制定了32項數據主權保護細則,目前已開展了包括鯤鵬/昇騰、財經外審、智選車等領域20+的創新應用案例,助力企業、行業、城市等數據空間建設;
數據空間可以為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質量數據的供給提供技術支撐,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保障企業和行業的數據權益;
數據空間的發展需要生態伙伴共同參與建設,共同推動標準的互聯互通,營造數據空間的繁榮生態。
9何格瑞 (SAP 全球副總裁):
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包括供應鏈彈性、可持續發展、成本控制等;
Catena-X 項目具有開放、協作、信任和標準化的特點,汽車行業只有連接車企、零部件供應商、經銷商、服務商等各價值鏈環節,才能實現高效的數據共享和價值共創;
SAP 全面參與Catena-x、Manufacturing-X等數據空間建設,在數據治理、分布式網絡、需求產能管理、碳數據溯源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10龍云 (南方電網數字化部總經理):
能源數據在推動能源革命和實現雙碳目標中能發揮重要作用;
南網牽頭聯合業界啟動了南方能源行業數據空間建設,主要推動能源和跨行業數據融合、復用、協同,帶動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和電力行業發展,賦能千行百業;
南方能源行業數據空間架構包括數據可信流通平臺、多主體組織協同模式、全責任運營機制和實現價值共贏的數據生態;
南方能源行業數據空間的應用案例包括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綠色低碳、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城市治理、綠色金融等。
11楊旸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理副校長):
跨境數據交易面臨隱私保護、信息合規性、數據真實性和互操作性等挑戰;
目前主要探索分布式身份驗證框架、數據傳輸性能優化和存儲開銷降低等技術方案在數據空間的應用;
希望與業界同仁在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空間創新平臺開展科研和實踐結合的工作。
12朱宗堯 (上海數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
城市數據空間是數據高效合規流通、綜合開發利用的有效組織形式,是深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
上海城市數據空間建設堅持可發現、可訪問、可開發、可共享、可流通五個原則,推動數據空間發展;
上海城市數據空間由數據可信流通平臺、數據加工處理平臺和數據信任平臺組成;
生態建設是城市數據空間的重要任務,需要多方共同探索數據空間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模式和價值釋放路徑,共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13馬小龍 (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當前數據空間普及度不高、理解不深,大多數人對數據空間的概念不了解或存在誤解;
數據空間應像HTTP一樣被廣泛應用而不只是被頻繁討論,應成為賦能各行業的工具而非僅僅是概念炒作,需強調其實用性和普及性;
我國急需建立一系列端到端的usecase(用例),這些用例應具備跨境、跨企業、實時動態的特點。
14胡建鈞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網絡與信息安全官):
以技術創新推動規則落地,需要將“數據空間”的價值做大做深,更注重在數字孿生,工業元宇宙,工業AI等場景下的應用創新,在產業做大做強的發展過程中去理順數據生產者、消費者、監管者等各方面的關系;
需要找一個切口,如可持續發展、產品碳足跡涉及全球供應鏈協同的場景,要為各參與方在碳數據的可信分享和驗證提供便利;
由于數據具有流動自由、確權困難等特點,加強如區塊鏈、隱私計算、沙箱等關鍵技術創新攻關,使數據空間的上層規則和標準有技術手段去落實,共創開放繁榮的數據空間。
15甘斌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標準化與產業發展部部長):
數據空間的定義和范圍仍存在差異,因此需要通過制定標準來盡快形成產業共識;
數據空間的核心作用是促進數據的有效流通和利用,同時凝聚并發揮數據要素生態中各方的作用;
數據空間的構建需要多個層面的工作,這包括全球范圍內標準的互聯互通,通過使用控制技術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可信、可控、可管,以及數據空間的高效運營等;
數據空間未來是面向全球的數據互聯互通的交換標準,因此需要加強全球合作和交流,形成全球共識的技術架構和統一標準。
16施戰備 (美國參數技術公司(PTC)CTO):
企業數據空間、產業鏈數據空間和跨產業鏈數據空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需要利用數據空間打通跨產業鏈應用;
我國數據空間建設應體現自己的特色,特別是在垂直行業的應用場景上;
應盡快推進行業數據空間的應用,拉入行業頭部企業,共享數據和場景,讓企業從中獲得數據空間的價值;
數據空間在推進過程中應以市場化方式運作,只有真正給企業帶來價值,企業才會更愿意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分享數據。
可信工業數據空間生態鏈(以下簡稱生態鏈)于2021年由中國信通院聯合產業界發起成立,截止2024年7月成員已達191家,覆蓋制造、能源、金融、城市治理等多個行業領域。生態鏈立足于搭建數據要素可信流通和開發利用的生態合作平臺,攜手相關產業力量共同開展數據空間技術、標準、產業研究,推進測試床建設和行業實踐落地,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助力數據要素市場建設。
聯系人:史老師 1851524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