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信息模型伙伴計劃全國行-工業互聯網 電子制造業數據融合互操作專題會(以下簡稱“專題會”)在北京召開。來自34家單位的50余位領導專家,圍繞電子制造數據融合互操作技術、標準、案例等開展研討,總結行業經驗、洞察智能化發展方向。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業務資源處處長趙陽、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敖立出席活動并致辭。
專題會現場
敖立表示,依托信息模型伙伴計劃,中國信通院成功推動信息模型在鋼鐵、機床、電力、電子等領域的落地應用,有力地賦能行業智能化發展。在電子制造領域,中國信通院聯合華為、中興、臺達等伙伴,圍繞標準、測試、生態等進行深入合作,取得系列成效。先后完成《工業互聯網 電子裝聯設備交互信息模型》標準、《電子裝聯設備交互信息模型應用實施指南》等成果,推動主流廠商標準互認和配套設備、系統研發。下一步,中國信通院將持續推進標準研制,建設電子制造業信息模型庫,組織互操作測試,打造應用案例,依托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培育數據融通智能生態。
《電子裝聯設備交互信息模型應用實施指南》指引智能工廠建設
專題會期間,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敖立,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黃善國、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副所長石鎮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標準與產業發展副總裁祁峰、中電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戶部總經理劉凱旋、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達”)機電事業群 CTO連監棠共同發布了《電子裝聯設備交互信息模型應用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面向電子裝聯的貼片、插件、組裝、測試等關鍵環節設備交互和信息建模需求,定義10類信息模型。指南詳細介紹了通過信息模型統一數據格式、建立多協議映射機制、提升設備適配和兼容性的方法,基于跨系統的數據關聯、匯聚,支撐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以數字化手段賦能生產,為數字化、智能化電子裝聯工廠建設提供指引,服務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
指南發布
互操作評測提升兼容適配能力,
支撐設備更新改造
中國信通院啟動產品互操作評測活動以來,近30款產品通過評測,有力提升鋼鐵、機械等領域數字化產品兼容適配能力。專題會面向電子制造業發布評測結果,8款產品通過評測,將有效支撐電子制造設備更新改造。
評測結果發布
聚焦電子制造數字化需求,
專家共議數據智能應用
與會專家圍繞電子制造數據融合需求、智能化方案、互操作測試等主題展開研討。
專家研討
1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智造工程系統平臺部部長 鄒旭軍
SMT數智化運營的基礎是設備互通互操作;
互操作測試是設備采購核心環節,可降低設備部署成本;
中興對設備的互操作能力有嚴格要求。
2 聯通數科物聯網事業部平臺研發部總經理 蔣維物聯網設備未標記數據難以產生價值;
信息模型是IoT的基石,可以結構化、標準化地粘合數據碎片;
中國聯通以信息模型為核心開發的聯通格物Unilink平臺,可作為設備的孿生智慧大腦;
信息模型庫用于存儲和管理工業模型,可簡化設備接入平臺流程。
3 儀綜所副主任 趙艷領
工業專有網絡與通用網絡正走向融合,大規模設備互聯要求信息模型等技術作支撐;
制造現場儀表既需網絡通信,也要有語義交互,這是邊緣智能的基礎;
互操作測試是促進產業開放解耦、營造生態的有力措施。
4 中科斯歐(合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于萬欽
通過信息模型可構建本地知識庫,為云端智能化提供數據源;
工業大模型面臨數據異構、數據質量低等挑戰,工業大模型構建的前提是有足夠多的可用數據;
5 臺達資深經理 王逢春
測試是臺達設備采購必不可少的環節;
第三方測試是推進數據標準化、接口統一、設備兼容的重要手段;
開源社區、全國行活動等有利于數字化協同生態的構建。
6 東莞市凱格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迪:
信息模型在電子制造上下游、各環節數據互操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小設備商參與互操作生態建設,可借助伙伴優勢,減少獲客成本;
互操作測試可幫助設備商優化產品功能,增強設備兼容性,擴大產品適用范圍,進而拓展業務。
與會專家還就數據融合互操作價值,未來發展方向等議題進行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