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既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全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應對新形勢、新挑戰,牢牢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推動全省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現結合省情實際,制定如下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數字經濟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拓展數字技術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場景融合應用,不斷夯實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著力發展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有效提升政務服務、民生保障、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關鍵領域數字化治理能力,為全省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加快產業“四地”建設,奮力推進“一優兩高”作出貢獻。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力爭建成5G基站1萬個,實現政務、教育、金融、醫療等垂直行業應用區域和交通樞紐、產業園區、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5G商用步伐進一步加快,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達到10太比特每秒(Tbps)以上,大數據產業有序發展,大數據中心機架數超過1.3萬個,建成數字經濟領域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數字產業發展勢頭更加強勁,全省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收入達到60億元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80億元以上;產業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全省網絡零售額、實物網絡購物交易額同比增長10%,電信業務總量超過75億元;治理數字化成效更加突出,省直部門上云系統數超過300個,“青松辦”政務服務事項可辦率達到90%以上,全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
三、具體工作
(一)加快建設基礎設施,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新基礎。
1。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建設步伐,持續推動4G/5G網絡協同發展,促進5G跨行業融合應用。完成IPv6改造和下一代互聯網的演進升級,網絡、應用、終端全面支持IPv6。加快“雙千兆”網絡建設,推動千兆城市建設,優先覆蓋重點場所。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大數據產業,探索建設全國首個全清潔能源綠色大數據中心試點示范工程。積極爭取將我省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綠色集約的全國算力體系重要節點。(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電信青海分公司、中國移動青海分公司、中國聯通青海分公司、中國鐵塔青海分公司、中國廣電青海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2.推動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青海省數字經濟發展多功能綜合展示運行中心,打造數據匯集應用平臺和數據可視化展示窗口,著力推動數字技術在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中的集成創新應用。全面推進全省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及應用推廣,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創新發展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加速布局交通新基建,著力增強干線公路網運行感知能力,試點建設智慧高速公路。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基礎設施,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升級改造,開展涉藏地區遠程醫療平臺建設,持續推進智慧醫療應用發展。大力推進“智慧廣電+公共服務”,加強智慧廣電公共服務平臺和網絡建設,拓展服務內容和方式,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高清化傳輸覆蓋能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廣電局、中國廣電青海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3.支持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鼓勵有條件的數字經濟領域企業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與數字經濟密切相關的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持續推進青藏高原生態大數據中心建設,為生態業務相關部門、科研院所提供良好的數據資源、算法模型、計算能力等基礎支撐。完善水陸統籌、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初步建成全省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管理、支撐體系、應用服務體系為一體的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做好青海省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網運行維護,加快國家北斗數據中心青海分中心落地建設,推進地理空間大數據中心建設,建成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庫,實現數據資源統一管理、聯動更新、融合應用。(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氣象局、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二)鞏固提升重點產業,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引擎。
4.不斷壯大基礎產業。積極推進鋰電新材料產業、光電新材料產業、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向中高端延伸發展,支持重點領域特色軟硬件產業發展。優化光伏制造產業鏈,推動太陽能組件制造核心技術突破和生產工藝優化,提升我省在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行業競爭力。鼓勵和支持電子專用材料制造產業發展,培育壯大半導體材料、光電子材料、鋰電池材料和銅箔材料等優勢產業鏈。加快完善鋰電產業鏈,著力推進新能源汽車、電子數碼、工業儲能等鋰電池終端應用產業發展。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和軟件產業園建設,鼓勵和引導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商務廳,海南州政府,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
5.加速推進5G應用。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精準提升5G網絡深度覆蓋,打造安全可靠、性能穩定的5G虛擬專網,推進5G異網漫游。全面推進5G網絡在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礦山、智慧銀行、智慧電力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創新應用。(責任單位:省數字經濟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市州政府)
6.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以行業云應用和大數據分析、處理、交易等為主要內容的云計算產業。加快推動社會各領域大數據匯聚融合應用,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拓展豐富大數據應用場景。積極引導藏語智能信息處理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建設,大力發展藏文工具軟件產品,持續完善“云藏”搜索引擎。培育孵化一批數字創意企業,逐步健全創意設計等數字內容產業門類,積極探索新的數字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儲存方式和展示方式。大力發展互聯網平臺經濟,圍繞商品交易、服務供給、要素支撐等重點方向,建設發展新型電子商務平臺、跨區域雙多邊交易平臺和產業服務平臺。(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三)大力推進產業轉型,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7.著力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做好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繼續推進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建設,持續完善省、市州、縣三級追溯體系。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項目,開展數字技術和產品集成應用示范。開展線上青海特色農畜產品營銷推廣活動,探索“短視頻+訂單農牧業”、農畜產品直播帶貨、定制農業等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打造具有行業影響力的農牧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完善“1688”品控扶貧銷售平臺和青字選天貓官方旗艦店平臺建設,助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糧食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8.持續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支持企業開展制造生產線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著力打造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持續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推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不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推動工業園區數字化轉型,積極推進園區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園區管理服務和園區企業數字化轉型。鼓勵支持利用數字技術圍繞鹽湖產業開展深度融合應用創新研究,打造“智慧鹽湖”,助力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把握國家實施“雙碳”戰略契機,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賦能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加快發展綠色能源,建設零碳電網和零碳產業園,助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海西州、海南州政府,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
9.深入推進現代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圍繞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加快推動建筑業數字化、智慧城鎮、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城管、城鄉住房服務數字化建設發展進程。完善全省數字文旅大數據平臺,開展門票預約、分時游覽、流量監測、智能導覽等智慧化服務,助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深入推進數字商務發展,加快數字生活服務體系建設,繼續組織開展“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等活動,促進線上線下消費增長,持續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加快發展數字金融,依托青海省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服務中心平臺,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繼續推動金融機構創新符合省情實際的數字金融模式和產品,加大對“三農”領域的數字金融服務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人行西寧中心支行、青海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
(四)不斷提升治理能力,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圖景。
10.健全政務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政務數據共享對接步伐。優化升級省級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提高省政務云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全省“互聯網+監管”項目建設。積極推廣應用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持續推行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優化整合各部門政務服務應用,不斷完善“青松辦”移動應用平臺建設,有效提升“一網通辦”整體效能。(責任單位:省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省政務服務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直各相關部門,各市州政府)
11.建設智慧教育平臺。推進青海智慧教育云平臺建設,在校園安全視頻監控平臺、初中學業水平檢測系統和“三個課堂”平臺建設基礎上,開展省級平臺建設,構建全省“四統一”、安全可控的青海智慧教育云平臺。(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
12.推動智慧民政服務。在構建民政大數據應用系統的基礎上,實施民政數據資源中心建設,推動婚姻登記管理信息系統跨省通辦建設、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和青海省殯葬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升級改造等工作。加快推進“互聯網+民政服務”建設,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
13.提高法律服務效能。加快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與科技創新手段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智能法律服務”。建設全省公共法律服務監管平臺和數據中心,推動形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實現多項法律服務事項集成、法律服務事項多元化供給、精準化法律服務觸手可及、網上指尖辦理輕松快捷。(責任單位:省司法廳,各市州政府)
14.增強人社服務能力。完善青海省人社政務一體化平臺建設,通過青海人社通APP、青海人社通微信公眾號、自助一體機等多種服務渠道,打造高效便捷的人社公共服務平臺,促進人社服務供給模式轉變,著力提升人社公共資源使用效能。(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
15.賦能生態項目建設。力爭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大數據中心建設(三期),積極爭取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建設項目落地。加快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數據平臺(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促進保護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為青海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提供支撐。加快推進數字水利建設,統籌推進青海省水庫運行管理信息化建設項目。(責任單位: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林草局、省水利廳)
16.助力醫療健康防疫。優化完善全省醫保信息平臺,提升醫療保障大數據綜合治理能力,加大青海醫保APP和醫保電子憑證推廣應用力度,提高全省醫保公共服務水平。完成省疫情防控管理平臺建設和數據治理工作,整合健康碼、行程碼、時空伴隨、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隔離等涉疫數據,做好與國家級疫情防控管理平臺的聯通對接,提升數字化疫情防控能力,力爭實現“人數清、人頭清、位置清、狀態清”。(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
17.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加快全省應急管理無線通信網建設,規范完善應急管理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加快推進各地智慧消防平臺建設,建成統一的消防數據資源中心和智慧消防應用平臺,實現省、市州、縣三級數據互聯互通。(責任單位:省應急廳、省消防救援總隊、省發展改革委)
18.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力推進青海省市場監管行政許可審批系統建設,不斷完善青海省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加快青海省網絡交易監測指揮中心建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數字經濟市場主體活力。(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19.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工作,持續篩查低收入人口中存在返貧致貧風險人群,及時納入防返貧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幫扶”。持續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建設。加強全省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建設,以數字技術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責任單位:省鄉村振興局、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委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多措并舉激勵保障,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20.加強統籌協調。省數字經濟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做好數字經濟發展工作的統籌協調,協同相關部門積極推動全省數字經濟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主動謀全局、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形成統籌推進、保障有力的工作機制;省直有關部門按照責任分工,扎實推進重點工作任務,確保取得實效;各市州要結合實際,做好工作任務分解細化,推動相關工作落地落實。(責任單位:省數字經濟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市州政府)
21.強化政策支持。省市州聯動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形成合力推進數字經濟項目謀劃布局。切實強化與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圍繞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參與數字經濟投資建設,培育和孵化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形成競爭新優勢新格局。各地各部門要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撬動放大作用,鼓勵和支持數字經濟領域項目建設,促進數字技術融合應用和研發創新,壯大數字經濟規模。(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各市州政府)
22.優化發展環境。聚焦要素保障、財稅政策等重點環節,進一步完善支撐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大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著力營造有利于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快完善數字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加強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析,為政府決策、產業投資等提供有力支撐。加強與數字經濟密切相關的專業建設、學科建設以及科研平臺建設,解決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科學問題,為我省數字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培養急需的各類人才。(責任單位:省數字經濟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市州政府)
23.做好安全保障。統籌發展與安全,提高對數字經濟安全感知與風險預警能力。加強重要數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健全數據安全保護機制,提升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能力,強化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