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河南省加快5G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助力先進制造業強省、網絡強省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目標
到2022年,全省5G基礎網絡建設、產業生態培育和應用場景示范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建成中西部地區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新高地。
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升級。全省5G基站數量達到16.8萬個,實現重點產業園區5G網絡連續覆蓋,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內網升級改造取得積極進展。建設2—3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基本滿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用場景需求。
產業生態體系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5G+工業互聯網”協同創新機制,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產品。基本建立“1+N+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形成基于平臺的“5G+工業互聯網”生態圈,對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支撐能力明顯提升。
融合創新應用進一步深化。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建設50個“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打造10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示范園區,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有效引領“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向縱深推進。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信息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1. 加快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國家和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集聚區為重點,加強5G基站規劃布局,推進骨干網、接入網、移動網等網絡基礎設施優化升級,逐步實現5G網絡連續覆蓋。研究制定公共資源向5G網絡基礎設施開放支持政策,將解決5G疑難站址問題納入各級政府督查事項,推動降低5G網絡資費水平,落實無線電頻譜等關鍵資源保障政策。(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河南鐵塔公司)
2. 加強工業企業內網升級改造。鼓勵企業聯合基礎電信運營公司建設基于5G的切片網絡架構、邊緣計算網絡架構,運用SDN(軟件定義網絡)、TSN(時間敏感網絡)、PON(工業無源光網絡)等技術進行內網升級改造,支撐生產裝備、信息采集設備、生產管理系統等生產要素廣泛互聯。培育企業內網升級改造支撐服務機構,提供設計、咨詢、檢測、驗證等服務。(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通信管理局、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河南鐵塔公司)
3. 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加快洛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應用推廣,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裝備制造、食品制造等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完善標識解析服務體系,夯實工業領域“萬物互聯”基礎設施。探索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產業化應用模式,通過對機器、物品進行唯一性定位和信息查詢,實現數據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區共享共用。建設標識解析應用服務平臺,推進標識解析在供應鏈、溯源、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等領域應用。(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廳)
(二)實施產業生態體系培育工程。
1. 加強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應用。支持工業企業、信息服務企業、基礎電信運營公司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網絡切片、智能傳感、邊緣計算、異構數據協議轉換、射頻芯片和模組、微波器件和天線、5G工業網關、光通信、電子材料、安全芯片等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提升5G在工業復雜場景下對高實時、高可靠、高精度等工業應用的承載能力。推動5G技術與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DCS(分布式控制系統)等工業控制系統融合創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通信管理局)
2. 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發揮技術和資源優勢,與國內外知名平臺運營商開展對接合作,建設1個跨行業、跨領域綜合性平臺,若干個垂直細分行業平臺,若干個優勢產業集群區域平臺。組織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應用活動,推動產業鏈整合、上下游互動、產學研合作,實現制造資源整合集聚和開放共享。(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3. 培育“5G+工業互聯網”應用生態。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各類研發資源在線匯聚和共享,開展生產裝備和產品5G接入、5G網絡應用開發驗證等服務,為深化“5G+工業互聯網”應用提供支撐。支持有條件的工業企業、信息服務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發應用面向特定行業和場景的工業APP、工業機理模型和微服務組件,完善交易和應用體系,推動工業技術經驗和知識顯性化、模型化、數字化。(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
4. 建立“5G+工業互聯網”協同創新機制。支持鄭州市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提供設備和產品優化、社會化資源協作、測試驗證、智慧運營、產業生態孵化等服務,構建“5G+工業互聯網”供給資源池。加強與基礎電信運營公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戰略合作,爭取研究院、創新中心、實驗室等創新平臺落戶我省。鼓勵工業企業與信息服務企業合作建設“5G+工業互聯網”測試床,開展功能、性能、適配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服務。(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
5. 提升“5G+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能力。加強政產學研用各方合作,重點突破安全漏洞挖掘、態勢感知、攻擊溯源等關鍵技術,構建覆蓋設備、控制、網絡、平臺和數據的“5G+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對工業行業和工業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強化平臺及數據安全監督檢查和風險評估,構建集網絡安全、風險預警、事件處置于一體的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體系。(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委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
(三)實施融合應用場景示范工程。鼓勵工業企業聯合基礎電信運營公司、信息服務企業,建設特定領域和行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場景,推動5G與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端—邊—云”協同的解決方案。(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
1. 5G+超高清視頻應用。在企業和園區安防、人員管理等領域推動5G+8K超高清視頻應用,建設基于5G移動邊緣計算的統一監控平臺。通過5G網絡將采集的視頻、圖像實時傳輸至監控平臺,結合字符識別、人臉識別、行為分析、物體識別等智能識別技術,實現對廠區環境風險、人員違規的實時分析和預警,提升生產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 5G+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應用。在工業設計、采購、生產、營銷、服務等領域推動5G+AR/VR技術應用,運用AR/VR眼鏡、聯網監視器、體驗艙等裝備,實現基于AR/VR的遠程協助、在線檢測、設備維護、樣品展示、虛擬裝配、數字孿生、專業培訓等服務,為使用者提供沉浸式體驗。
3. 5G+機器視覺應用。在產品檢測、質量控制等領域推動5G+機器視覺應用。在生產線安裝各類工業高速攝像機、高靈敏度傳感器,借助視覺算法在邊緣云端部署,發展缺陷識別、圖像檢測、視覺定位、物體測量、物體分揀等智能化應用,實現抽樣檢測向全數檢測、生產線末端檢測向全生產線檢測轉變,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不合格率,節省人工成本。
4. 5G+遠程控制應用。在礦山、化工、有色、鋼鐵、建材等行業推動5G+遠程控制應用。通過5G網絡實現“人、機、物、環”遠程聯網,實時回傳生產現場高清晰圖像,為控制者提供視覺支持,保證控制者操作的靈敏度和可靠性,減少參與危險性工作人員,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生產水平。
5. 5G+智能網聯車應用。在汽車行業加快5G-V2X(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應用,實現人與車、車與車、車與公路智能設施的通信。鼓勵宇通客車、上汽集團等骨干企業開展區域性示范,通過在各種車輛安裝新車駕駛輔助系統、聯網車載信息服務終端,提供緊急呼叫、碰撞預警、人行道狀態提醒和綠波行駛速度提醒、專用車道動態使用等服務,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
6. 5G+無人機應用。在設備巡檢、智慧園區、智慧物流等領域推動5G+工業級無人機應用。通過5G網絡實現航拍視頻(可見光高清、紅外等)實時回傳,以及無人機精準定位、精確控制,運用智能識別技術在線識別巡檢視頻中的問題和安全隱患,自動記錄標示,自主判斷異常情況并生成巡檢報告,提升巡檢的時效性。
7. 5G+云化AGV(自動導引車)應用。在工業生產、裝配、倉儲、物流等領域推動5G+云化AGV應用。將車輛運行的定位、導航、圖像識別、環境感知等模塊部署在5G邊緣服務器,滿足復雜計算需求,提高安全運行水平,推動云化AGV的大規模密集部署、大范圍無縫切換和智能化應用拓展。
8. 5G+云端機器人應用。在工業生產、裝配、檢測等領域推動5G+云端機器人應用。依托建設在云端的機器人“大腦”,根據不同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進行針對性控制,提升機器人之間協作效率。發展基于云的知識學習和共享,提升機器人自學習、自判斷、自優化能力,為柔性生產、精益生產提供支撐。
三、政策措施
(一)強化統籌協調。在省加快5G網絡建設和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下,建立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通信管理局等部門配合的協同推進機制,制定工作臺賬,明確工作目標和實施路徑,加強督促指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地要建立健全相應工作機制,細化推進舉措,完善配套政策,抓好組織實施。(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通信管理局)
(二)開展試點示范。開展“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鼓勵有條件、有意愿的企業和地方先行先試,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生態培育、融合創新應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建立省、市、縣級聯動的試點示范跟蹤服務機制,強化技術、融資、用工、用能、用地等要素保障,形成全過程服務鏈條,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
(三)加大政策支持。統籌運用省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對“5G+工業互聯網”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和產品開發、服務平臺建設、試點示范項目等給予支持,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轉型動力。鼓勵金融機構開發訂單融資、信用貸款、應收賬款融資等創新產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責任單位:省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地方金融監管局)
(四)加強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建設“5G+工業互聯網”人才實訓基地,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創新培養模式,擴大培養規模。支持實訓基地開放資源,面向行業和企業提供技能訓練、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服務,構建產教融合發展平臺。組織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技能大賽,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五)推動宣傳交流。開展“5G+工業互聯網”專題培訓,分行業、分批次組織對標學習考察活動。舉辦多種形式的“5G+工業互聯網”對接活動,引進和培育高水平解決方案供應商,提升服務支撐能力。編寫“5G+工業互聯網”優秀案例集,組織行業現場會,推動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復制推廣。(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基礎電信運營公司)
發布:河南省加快5G網絡建設和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時間:2020年9月2日
來源: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官網
鏈接:http://gxt.henan.gov.cn/2020/09-04/176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