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裹挾著不確定國際環境,持續沖擊我國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這加速了產業鏈供應鏈本地化和分散化進程,也為其多元化、智能化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2020年12月,工信部印發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及供應鏈達9次之多,強調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進一步健全產業發展生態。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工業互聯網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融合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大數據、云邊協同、數字孿生、邊緣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構建,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工業互聯網將有力支撐企業在開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客戶服務等供應鏈各環節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有效服務于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然而,當前工業互聯網對產業鏈供應鏈的促進作用仍處于發展探索時期,各方對于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供應鏈的概念、驅動技術、應用場景及發展趨勢等尚未形成共識,工業互聯網賦能供應鏈的具體實現過程還有很多問題亟待突破和解決。在這一新發展形勢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聯合產業界和學術界共同組織編寫了《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白皮書》,旨在加快工業互聯網在供應鏈領域的應用,為企業快速精準對接購銷需求、提高產業鏈供應鏈資源配置能力、實現關鍵物資生產調度全局優化提供建議指導,有效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數字化供應鏈體系發展。
本白皮書主要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傳統供應鏈的內涵,提出了傳統供應鏈存在的問題,并對工業互聯網如何幫助傳統供應鏈解決問題展開分析。第二部分創新提出了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供應鏈的內涵與立體式結構,介紹了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的區別。第三部分探討了工業互聯網為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帶來的新機遇,從工業互聯網促進供應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和數字化管理五方面展開論述。第四部分剖析了“工業互聯網+供應鏈”模式的供應鏈創新技術體系,重點分析了人工智能、數字孿生、標識解析、區塊鏈、5G、云計算六類技術驅動供應鏈的具體實現。第五部分從實時生產設備數據監控、高效協同產業鏈上下游、精準對接客戶個性需求、精益化管理全生命周期、技術融合打造創新應用五方面具體呈現“工業互聯網+供應鏈”模式的創新與應用場景。第六部分明確了“工業互聯網+供應鏈”模式面臨的一系列挑戰。第七部分對“工業互聯網+供應鏈”模式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并針對第六部分明確的挑戰提出一系列對策建議。
白皮書在編寫過程中也獲得了眾多專家的指導與幫助,特別感謝清華大學鄧天虎副教授作為本白皮書首席技術顧問提供的大量修改和完善工作。
組織單位: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編寫組主編:申作軍(香港大學)
編寫組副主編:馬瀟宇(北京外國語大學)、張玉利(北京理工大學)、鄧天虎(清華大學)、王明征(浙江大學、浙江數據化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賀舟(中國科學院大學)
編寫組編委: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蔣昕昊、杜順帆、沈彬
北京外國語大學:張繼紅、李雪、鄭璐媛、黃明珠
北京理工大學:張寧威、梁熙棟、程子涵
中國科學院大學:劉倚溪、井一涵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李紅、閆兆騰
長江商學院:朱陽
中國聯通北京市分公司:曾晶、曾順敏、張旭、陳剛
京東物流集團:者文明、喬曉強、錢恩平
海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陳偉、姜伯琳
傳化智聯股份有限公司:周升學、倪利強、陳科、王晶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范美華、但正剛、毛琛、白永彪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辛毅、鄭華偉、黃勇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郭曉軍、李志國、劉淑英
京東博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熊騰飛
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古勇、周德營、劉永召、王少培
寧波好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魏真、張偉、許晶晶
睿峰群(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劉樹全、張迎冰、張磊
介器(杭州)互聯科技有限公司:錢涌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趙偉、王興
中商碳素研究院:常彬彬、邱偉、彭達、李雅娟
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申友志、李元芳
易見紋語科技有限公司:林詠華、王芝虎
昆岳互聯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劉懷平、陳海峰、韓奇勛、袁海燕
南京黑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柯朗明、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