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曹雅麗 6月14—16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通信管理局、蘇州市人民政府、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中國通信學會、中國互聯網協會承辦,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蘇州通信行業管理辦公室聯合協辦的2023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辦。期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韋莎就可信數據空間的內涵、價值和實踐案例接受了記者采訪。
韋莎表示,當前,國家高度關注產業數據可信流通能力發展,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要構建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提升數字產業化水平。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構建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推動高質量數據要素“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
韋莎介紹,可信數據空間是在現有信息網絡上搭建數據集聚、共享、流通和應用的分布式關鍵數據基礎設施,通過體系化的技術安排確保數據流通協議的確認、履行和維護,解決數據要素提供方、使用方、服務方、監管方等主體間的安全與信任問題。根據合約需求,數據提供方、數據使用方、多個數據服務提供方組成可信數據空間。
可信數據空間具備哪些價值?韋莎表示,可信數據空間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系統解決數據共享流通瓶頸問題、安全可信類問題和數據內容保護問題的技術手段,助力數據要素實現安全可信的流通。為數據提供方提供數據跨域管控手段,增強提供方數據流通意愿;為數據使用方提供供需對接平臺,協助使用方找到符合需求的數據;以技術手段保障數據流通全生命周期可信、可用、可控、可審計;提供保護數據中商業秘密與個人信息的工具。
“當前可信數據空間在家紡、電子、家電、裝備等行業已經開展了測試床建設。”韋莎表示,以家紡行業為例,家紡企業通常將設計好的家紡設計圖流通到代工廠側進行數碼印花打印。家紡企業擔心雙方簽訂的紙質合約難以形成事實約束對數據造成風險的行為;代工廠也需要合適的自證手段。傳統的方案是通過專人運送并現場監督使用或者使用文件加密傳輸,這種手段人工成本高且無法保證數據用后實際刪除。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在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和南通朗普紡織材料有限公司,打造可信數據空間測試床,由雙方協商擬定機器可執行的數字合約后,印花設計圖紙依約發送至代工廠的各個生產車間。各個車間按照合約約束條件,分別對數據執行加密存儲、修改、保存、打印等操作,結束后數據及其備份將按約定銷毀。利用這種手段,金太陽既保護了設計圖紙的版權又節約了人力,朗普確保自身行為可證明。”韋莎說。
據韋莎介紹,目前各地方都在積極開展可信數據空間行業試點工作。江蘇省于2022年率先開展可信數據空間行業試點工作,在家紡行業與電子行業部署可信數據空間測試床,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江蘇省將繼續大力推廣家紡行業數據空間。浙江省聯合產學研用等主體協同推進可信數據空間發展,在住建、智慧體育、化工等行業,開展可信數據空間應用探索。重慶市開展基于可信數據空間的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試點,釋放政務數據對普惠金融的價值。北京市積極建設數據特區,尋求可信數據空間作為關鍵基礎設施,滿足數據特區建設中數據可信流通的需求。
編輯:汪黃任
責編:張永杰
審核:王棕寶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