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述
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基于此,淄博市出臺《淄博市實施減碳降碳十大行動工作方案》,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幅度均完成省定目標。
結合水泥行業雙碳管控現狀與各層級碳管控政策要求,本案例融合標識解析、區塊鏈、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打造水泥行業碳資產管理平臺,制定碳排放管控、低碳轉型目標與階段性計劃,實現碳管制度體系建設、碳排放精細化管理、碳資產管理、碳排放預測等。
來源:浪潮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東華科技雙碳駕駛艙
應用場景
碳資產管理平臺融合傳感器、工業5G、標識解析、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企業在生產各個環節的碳排放數據進行匯聚并進行統籌管理,并依據國家制定的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分層分類地進行碳排放核算。平臺提供碳賬戶管理,碳交易管理,碳履約管理能力,實現碳交易碳履約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綠色降碳改造服務,由行業專家提供方案咨詢、建設實施、售后跟蹤的閉環式服務。落地后,預計年節電10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4萬噸。
總架構圖
場景1
面向碳排放監管重點企業,利用傳感器、數據網關、工業5G等技術,完成碳排量計算所需的電、熱、原料、廢棄物等數據的采集工作。借助標示解析和區塊鏈技術,完成數據傳輸、清洗與存儲。解決企業碳排放數據采集困難的問題,為碳排放量核算提供數據支持。平臺落地后,預計可降低東華科技各個部門共計48人月的工作量。
碳排放數據采集
場景2
雙碳雙控平臺集成核算系數管理能力,按照《中國水泥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中規定的核算方法,利用碳采集所得數據計算企業碳排放總量、不同分廠(事業部)碳排放量、不同產品碳排放量,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并為企業提供碳履約,碳交易服務。平臺落地后,通過合理化的碳履約策略配置和綠色技改,預計可為東華科技年節約200萬元的碳履約成本。
碳排放數據核算方法
碳履約流程
碳交易策略
案例總結
應用成效:本案例通過制定監測計劃、識別碳排放邊界、識別碳排放源,制定談監測參數、部署碳監測設備等方式,實現數據自動采集,減少數據人工采集填報匯總計算等帶來的繁重工作。
本案例通過平臺的建設,將會實現碳采集、碳管理、碳交易的線上化。將成功改善企業內部碳管理流程、優化碳管理效率,提升碳履約能力。公司通過平臺完成碳數據采集、碳數據監測、碳數據核算、碳數據報送審查、碳履約、碳交易、碳管理體系建設等全業務流程。
平臺落地后,預計可降低財務、倉儲采購、廢物處置、綜合管理四部門共計48人月的工作量;通過合理化的碳履約策略配置,預計年節約200萬元的碳履約成本。綠色技改落地后,預計年節電40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4萬噸,預計折合人民幣約370萬元。
行業內推廣價值:水泥企業產品為熟料,產品單一,生產工藝多遵循“兩磨一燒”,工藝標準化程度高。山東是水泥大省,2021年水泥產量1.64億噸,占全國6.96%,排名全國第二。全省水泥企業7800余家,規模以上293家,年排放二氧化碳總量7739萬噸。雙碳平臺全面落地預計可為全省水泥企業降低履約成本5159億元。綠色技改全面落地可為全省水泥企業預計節電10.3億千瓦時、節約標煤38.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0.9萬噸。
水泥行業工藝流程
跨行業推廣價值:
序號 | 行業 | CO2排放(億噸) | 占比(%) |
1 | 燃煤電廠 | 35.39 | 34.11 |
2 | 鋼鐵 | 15.98 | 15.4 |
3 | 水泥 | 11.12 | 10.71 |
4 | 石油化工 | 5.49 | 5.29 |
5 | 工業燃煤供熱 | 5 | 4.82 |
6 | 其他 | 30.79 | 29.68 |
小計 |
| 103.77 | 100 |
2020年各行業碳排放量
我國碳排放主要行業是能源電力、鋼鐵、水泥、石油化工、燃煤供熱。除了電力行業行業,其他行業尚未有行業性雙碳平臺,浪潮雙碳雙控平臺落地后,對鋼鐵行業預計減排3941萬噸二氧化碳,石油化工行業預計減排1354萬噸二氧化碳,燃煤供熱行業預計減排1233萬噸二氧化碳,合計將達6528萬噸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