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量,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堅實支撐。自2018年以來,“工業互聯網”連續7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2024年兩會已拉開序幕,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特別推出“AII報兩會”專題欄目,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年圍繞新型工業化、新質生產力、制造業、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內容,來自聯盟的代表們都準備了哪些提案?委員們怎么說?
將大模型打造成新質生產力工具
周鴻祎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和‘安全’,尤其是提到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這意味著國家將加強頂層設計,加快人工智能發展。我作為人工智能行業的創新創業者,更加責無旁貸。未來,我們將在‘人工智能+安全’的方向上繼續深耕。”
在聆聽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之后,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鴻祎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達自己的感受。
作為來自科技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周鴻祎每年提交的建議都緊緊圍繞科技創新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AI已無處不在,將大模型打造成新質生產力工具
實際上,從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周鴻祎就一直關注AI大模型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中國企業和產業應該如何應對挑戰和抓住機遇。
周鴻祎認為,作為新的生產力工具,AI大模型具有前所未有的理解、推理和規劃能力,標志著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和強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有引領一場新工業革命的潛質,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遠影響,包括顛覆信息生產模式、變革人機交互方式、重塑產業格局等,并將最終推動人類社會從數字化進入智能化新時代。
“大模型現在很熱,但我認為,它絕不是一時的風口和泡沫,而是代表了一次工業革命般的時代機遇。”周鴻祎表示。
同時,周鴻祎坦承,雖然AI已經無處不在,正在加速融入千行百業,但當前在通用大模型核心技術方面,中國要趕超美國還需要時間。不過,在大模型應用方面,他認為2024年將成為大模型應用場景元年,中國完全可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模型發展之路。
“在許多垂直領域,其實不需要千億規模的大模型,百億大模型已經足夠了。中國發展大模型的一個重要方向應該是借助產業和場景優勢,將大模型與業務流程、產品功能相結合,尋求多場景應用、垂直化和產業化落地,助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周鴻祎表示。
具體來說,周鴻祎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場景很重要,大模型在垂直領域大有可為。建議政府、央國企率先提供更多應用場景,聚焦“小切口,大縱深”,推動大模型垂直化、產業化落地。
二是知識很重要,基于“暗知識”(AI發現的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相關性,或者萬事萬物間的隱蔽關系)的垂直大模型能更好解決企業問題。建議鼓勵企業在定制AI前做好知識管理,將企業大數據平臺升級為企業知識平臺。
三是業務融合很重要,建議鼓勵和引導企業將大模型與數字化業務系統深度結合,同業務流程相結合,充分發揮大模型價值。
“大模型像發動機,不是用來秀的,而是要與業務相結合,特別是傳統制造業,大模型是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升級的利器。大模型與業務場景的融合,關鍵是智能體應用與企業數字化系統的連接打通。從企業層面發展到國家層面之后,大模型將對中國的產業數字化、新型工業化產生巨大作用,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部分。我國應充分發揮場景優勢,推動大模型的垂直化、產業化發展,讓大模型成為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賦能者。”周鴻祎說。
大模型發展速度驚人,
解決通用大模型安全問題必要且緊迫
今年2月,美國OpenAI公司再次震驚全球,其發布的首個文本生成視頻模型Sora,只要用戶輸入文字指令,就能生成一段高質量視頻,其對文字語義的準確理解,視頻的畫質、逼真度和流暢度,甚至細節處理等都令人嘆為觀止。
雖然人們基于ChatGPT已經預估到AI終有一天會擁有如此能力,但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天竟然這么快就來到了。
周鴻祎表示,和很多關注AI發展的人一樣,他也因為Sora興奮不已。他認為,大家原本估計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到來可能需要10年時間,但Sora的出現讓時間提前了。“我覺得有可能只要兩三年了。”他說。
興奮之余,問題和擔憂也會隨之而來,那些由AI生成的真假難辨的視頻可能會帶來很多安全隱患。比如,可能有人會用虛假視頻進行敲詐勒索,也可能有人會用虛假視頻來制造虛假新聞以操縱股市牟利,甚至會有人制造出大規模社會恐怖事件。
“伴隨人工智能的影響日益擴大,安全問題也愈發凸顯。安全是一切發展的基石和底線,通用大模型的安全,是保障人工智能技術可持續發展、實現廣泛應用的重要基礎,對確保人工智能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意義重大,更需國家和企業重點應對和保障。”周鴻祎表示。
周鴻祎認為,AGI的加速實現將引發更加復雜的安全風險,主要包括技術安全、內容安全和人類安全三個方面。技術安全主要涉及大模型技術本身引發的安全問題,如網絡、數據和生成內容的安全;內容安全則是對大模型的控制、濫用、誤用和惡意應用等問題;人類安全問題則是大模型強大后帶來的安全可控問題。
據此,他建議:一是國家更加重視通用大模型安全問題,給予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業專項扶持政策,更好發揮其解決通用大模型安全問題的重要作用;二是建議國家研究制定保障通用大模型安全的標準體系,推動通用大模型開展安全評測、接入安全服務,降低通用大模型安全風險;三是鼓勵政府、央國企與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業在大模型安全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