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與部署,包括各級標識解析節點建設,標識解析產業生態培育,標識應用創新發展。
工業互聯網標識可為制造業各類對象建立全生命周期“數字畫像”,通過分層分級解析節點查詢和關聯對象在不同環節、不同系統中的數據,在此基礎上企業還可以借助數據挖掘等技術實現各種智慧化應用,并為關鍵產品的監管提供基礎支撐,標識解析體系作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降低了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門檻和使用成本,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高效協同。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與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動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已步入快車道,國家頂級節點穩步運行,二級節點快速發展,標識應用成效初顯。當前,按照標識解析增強行動的要求,還需要從做大規模、做深應用、規范管理三方面進一步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發展水平,深化標識在制造業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應用,發揮出標識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為線纜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推動行業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從國內整體發展水平來看,線纜行業的數字化程度普遍不高,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推進了工廠數字化轉型,初步實現了智能化生產制造,全行業仍存在集中度低、技術力量分散、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亟需大力推進工廠數字化轉型,提高實體工廠的信息化、數字化及智能化水平,解決工廠產業鏈上下游工序復雜、工廠跨區域、距離遠、生產機臺離散等行業問題,進而提高產品/服務品質和生產運營效率,最終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為了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線纜行業應用推廣,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標識組聯合線纜行業相關企業等編制《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指南(線纜)》(以下簡稱指南)。本指南適用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C”制造業門類下“3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的中類383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包含3832光纖制造、3833光纜制造等小類。本指南主要規定了標識解析應用于線纜原材料的加工、制造、銷售和施工等環節,構建應用于通信、交通、海洋、特種裝備等多領域的光纖光纜和電線電纜產品中的標識實施路徑、標識應用模式,為產業鏈相關參與方落地實施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提供參考。
本指南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湖北省通信管理局、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政府部門的指導,得到了徐清華、劉國平、謝書鴻、史惠萍、涂金格、彭濤、操峰等專家的指導,并得到江蘇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大學、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亨通通信產業集團、長飛智慧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大唐互聯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謝。